理性消費呼喚價格回歸
遭遇價值質疑的奢侈品不僅是Gucci與LV,今年5月,上萬元的Armani西裝或夾克,布料非來自時尚之都義大利而是出自某山東企業,成本僅數百元。該代工工廠還宣稱,同時為BOSS等國際一線奢侈品提供布料。
以前奢侈品處於相對封閉的市場,消費者無從了解品牌生産原料、品牌定位等,僅憑價格和品牌的形象塑造來判斷産品品質。“貴的就是好的”這樣的奢侈品品牌模式一直在成功運作。但是,如今網際網路和資訊化發達,以前封閉的資訊一下子透明瞭,公眾和媒體的質疑便隨之而來。
Gucci成本只有24歐元的説法並不準確,因為這僅僅是其生産諸多環節中的一個,還有很多環節的成本未能計算在其中,“這些成本所佔售價的比例一定是個很小的數字”。一些奢侈品僅行銷成本就高達50%-60%。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奢侈品的整體利潤呈下降趨勢。有分析認為,無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來看,對奢侈品成本的質疑都越來越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消費者的理性趨勢。“未來,奢侈品應回歸理性本質,使得全球價格體系平衡,並且接下來將是做好産品和服務,而不是以廣告加活動來炸開品牌市場。”
來源: 北京商報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