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產業] 中國時裝設計師的時尚創意與經營之路

當我們談到“中國時裝設計師”這個群體時,從前模糊的概念,已經被一批名字刷新,他們可能是郭培、上官喆、邱昊、萬一方、劉清揚、劉旻、陳安琪、王逢陳、王天墨等等。這些出生年份橫跨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青年人,通過各種管道在國際秀場上有了曝光,加之媒體的報導宣傳,最終積攢起名氣來。

現在也許是中國時裝設計師最好的時光。

若現在是中國時裝設計師最好的時光 他們會成為未來的時尚大牌嗎?

我們從上述這些設計師一步一步的發跡之路,剖析他們向前闖出一片天地的四大法則:

一. 四大時裝周的秀場是最重要的舞臺之一。
2012年,Marsha Ma登上了商業運作更為成熟、被稱為“四大時裝周之首”的巴黎時裝周舞臺。2013年和2015年許建樹(Lawrence Xu)先後兩次在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展示了“中國風”的高定系列。而最近幾年在以先鋒設計見長的倫敦時裝周裡,包括王海震、萬一方、張卉山、上官喆、陳安琪等在內的一大波中國設計師更是輪番上陣,各顯神通。

Sankuanz Catwalk - London Collections: Men 2014. The Sankuanz catwalk show at Mens Fashion Week in London URN:20133895
Sankuanz Catwalk – London Collections: Men 2014.

上官喆的Sankuanz 2015春夏系列登上了倫敦時裝周的T台。

這樣的國際亮相能為設計師提升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這還能為設計師帶去不少國際強勢買手店和品牌集合店的關注,甚至是直接的訂單邀約——在終究要商業化的前提下,被買手看中下單才是設計師們辦秀的終極目的,也是他們維持發展的根本。不過,這也意味著只有極少數的設計師有機會通過在國際秀場嶄露頭角,從而水到渠成地收穫國際訂單。

二. Showroom(樣衣展示間)發揮重大商業化效能
Showroom能為設計師們提供另一個展示的平臺。各大時裝周期間,Showroom會配套出現,為來自全球的設計師,包括很多沒有登上時裝周T台的設計師,提供與買手和品牌集合店建立商業溝通和聯繫的機會。如今在上海Showroom也正方興未艾。 在上海時裝周期間,巨鹿路一帶就聚集著20多個大大小小由官方或公司開出的Showroom,不過,更成熟的歐洲Showroom仍然是中國設計師真正接觸市場的最佳媒介。

“我們店裡大約有90%的訂單都是在巴黎的Showroom裡訂下的。”買手店“棟樑”聯合創始人Tasha Liu在接受專訪時說道。

作為專賣中國設計師品牌的買手店,棟樑需要通過各種管道發現設計師新人,而國際時裝周期間的Showroom就是一個好機會,特別是當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獨立設計師們會帶著自己的設計進駐國外的Showroom——事實上,不少中國設計師在國際化和商業化過程中都在積極主動地尋求機會。

王天墨就是個好例子。她之所以有機會被國際買手店10 Corso Como和Opening Ceremony相中,並最終收穫訂單,正是因為她在國際Showroom “Touba”裡做了進駐展示。而進駐Touba的機會,是她此前主動發郵件自薦得來的。

china-designer-02-王天墨
王天墨的Museum of Friendship 2016春夏时装秀 摄影:Gabrielle

三. 通過國際比賽獲獎闖出知名度
另一些設計師的主動體現在積極參加國際比賽。他們希望通過獲獎,為自己的事業打開新局面。

2008年,女裝設計師邱昊參加了國際羊毛局舉辦的羊毛標誌大獎設計大賽(Woolmark Prize Award),並最終奪冠,得到了與Karl Lagerfeld、Yves Saint Lauren共同入主羊毛標誌大獎名人堂的機會。

陳安琪和王逢陳則是從400多位中國年輕設計師中脫穎而出,贏得了連卡佛針對中國市場舉辦的“新品牌集合號”的設計師選拔,把設計賣進了連卡佛。

May 7, 2015, Shanghai, China - New designer call out at Lane Crawford.
Shanghai, China – New designer call out at Lane Crawford. by WWD

值得一提的是,王天墨、邱昊、王逢陳、陳安琪都是海歸派。而如果仔細想想,現在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中國設計師,的確很大一部分都曾求學於倫敦、巴黎、紐約等地的藝術類高等學府。

很多人也許不曾注意過,近幾年的留學潮同樣席捲了中國時尚設計行業:2011年開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出現了一大批專門針對設計專業的留學培訓機構;另一面,設計專業已經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留學專業之一。僅以有著倫敦時裝學院、中央聖馬丁等設計院校在內的倫敦為例,根據倫敦發展促進署教育文化負責人凱文·麥卡錫的公開表態,過去5年,赴倫敦學習時尚和設計專業的中國學生增加了158%。

所以,海歸派中國設計師的活躍表現一點都不難理解,因為就像中國其它行業中海歸派正逐漸成為重要的生力軍,這批設計類留學生也不例外地終將會成為中國時尚行業的中堅力量,尤其是在中國國內時尚設計教育水準相對欠成熟的前提下。

儘管時裝設計師行業也逃脫不了大浪淘沙的命運,這些留學生中能最終成為設計師、甚至擁有個人品牌的少之又少,卻也在迅速改變著中國的原創時裝設計的面目。

china-designer-05

國際化的人才、國際化的曝光、國際化的市場……中國設計師的崛起離不開“國際化”三個字。但國內服飾零售市場格局的改變同樣與中國設計師的成長息息相關。

四. 國內銷售渠道大開
一方面,現在除了百貨商場,設計師們還可以通過聯名合作的店鋪、淘寶店、買手店開展銷售,在多了銷售終端的同時,也多了發展的跳板。

鞋履設計師徐秉強最早是和野獸派花店進行聯名合作,之後才成立了個人工作室,把產品賣給了10 Corso Como、連卡佛;劉旻則是先把淘寶店做得風生水起,之後才得到了連卡佛的垂青;而陳安琪是因為買手店棟樑的引薦,才被美國買手店H.Lorenzo發現,把銷售版圖擴到了美國。

另一邊,當中國獨立設計師隊伍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中國買手店也開始願意銷售,甚至是專賣中國設計師品牌。

時尚買手說 : “對於我們而言,與中國設計師合作是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他們比起國際大牌設計師肯定在價格上更有優勢,而且有了國際買手店、時裝秀的加持,他們的設計也會更好賣。”

專賣中國設計師品牌的買手店“棟樑”位於上海富民路的分店一角。圖片來源:棟樑
專賣中國設計師品牌的買手店“棟樑”位於上海富民路的分店一角。圖片來源:棟樑

不由讓人想到與現在的中國時尚業發展階段有著極高相似度的1980年代日本時尚業:都是在經濟騰飛的大背景下,本土設計師在國際嶄露頭角後,整個時尚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二戰之後日本開始復蘇,“裝苑獎”等一批資助專案幫助了一批日本設計師接觸歐美設計教育,其中便包括山本耀司,但一片欣欣向榮下,年輕的中國時裝設計師還有太多課題必須面對。

三本耀司
三本耀司

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闖蕩歐洲的日本設計師,憑藉區別於當時歐洲貼合式傳統成衣設計的“未來主義”和“解構主義”設計,為日本設計闖出了一片天。這種自成一派的設計風格,影響了包括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六君子”在內的一大群歐美時尚設計師。而中國設計到目前為止對於國際設計的影響,卻依舊是龍、鳳、旗袍,就像以“鏡花水月”為主題的Met Gala(紐約大都會時裝學院慈善晚宴)也並沒有玩出多少新花樣一樣。

除了設計上的成長空間,急著“走出去”的中國設計師還需要做好更多的商業功課。

在棟樑於10月的上海春夏時裝周期間舉辦的秀場日”棟樑一日“開始前,棟樑的CEO彭耀東寫了一篇文章,名為《中國設計師的真正短板》。在文中,打理著北京和上海三家棟樑分店的彭耀東總結了設計師在品牌經營管理體系上的種種不成熟處理方式。

而國際買手店H.Lorenzo創始人兼主理人Lorenzo也提到,不少設計師還沒有掌握外貿的知識,而這將影響設計師和其品牌國際化的進程。同時,相較於已經在全球範圍開出不少專賣店的日本設計師品牌,中國設計師們還需要懂得如何吸引和利用投資,以使得品牌能夠取得更大的商業成功。

不過業者仍然看好中國設計這個市場。

coco

生活中的兩大靈魂來自不悔的探究與細膩的品味,在理性與感性中創作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