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業或將誕生一個新的奇跡:11月11日,國內的電商寡頭、近千家實體商企,將在國內330餘個城市上演一場萬店互伐。
這是近一周來,電商與實體兩大陣營相繼釋放出的明確信號。 在消費者看來,“雙11”不過是每年一次“意外”的購物狂歡;但對於零售業,它卻是不折不扣的零和遊戲。也許你不相信,兩大陣營這麼玩命,只為得到如你我這些普通消費者一張完整的“資料畫像”。
“18萬店PK10萬店”,電商與實體商企為“雙11”都拼了
只有在中國,西方的“光棍節”(11.11)才算得上大放異彩。 全國各類型零售商都在忙於發佈今年“雙11”的備戰資訊,如犬牙交錯般緊湊。 先是於10月13日,阿里巴巴在杭州放了一個大禮花:中國的“雙11”購物狂歡節,將正式登陸歐美市場。而當日舉行的“全球化‘雙11’發佈會”,到訪的39國駐華使節以及國際大牌供應商一同月臺,讓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賺足了面子。
但事實上,阿里“放大招”卻是19日的北京發佈會:“阿里蘇”聯合體即將首戰,代號“平京行動”。
“阿里蘇”為何是一枚核彈?
其原因是,“阿裡流量”+“蘇寧物流及售後”一旦相容合作,不僅在電商業具備了絕對領先的規模化優勢,更徹底解決了全管道(線上+線下)控制力。“阿里蘇”希望成為所有地面商店的超級伺服器。哪怕它是一碗燴麵,也能為消費者發現、送到家。
“今年‘雙11’,將是一次數位經濟和實體商業充分融合的‘試驗田’。”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稱,此次活動,已集聚了汽車、家裝、百貨、美妝、航旅酒店等十大類,將在全國330個城市、18萬家門店(鄭州參與門店約2100家)與消費者互聯。
行業老大和老三組團來京“踢館”,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很清楚,這絕不是為了搶幾個顧客,而是以全管道的規模優勢豪奪全國供應鏈。而一旦供應商、地面商家大面積倒向“阿里蘇”,無疑將對京東形成“壓倒”之勢。
正因如此,10月17日,劉強東與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挽手出鏡,宣佈兩家公司將帶有社交屬性和購物屬性的資料全面打通,並拿出最強資源和產品打造名為“品商”的創新模式生意平台,為品牌商與地面服務商提供新一代“互聯網+”解決方案。
誰承料想,“阿里蘇”與“京+騰”兩大電商運勢決戰,僅是今年“雙11”開局戲第一個逗號。這是因為,傳統零售商勢力“準時”登場了。
10月15日,國內百餘家商企在西安集結,達成了一項名為“蓮荷行動”倡議。其計畫,各參與企業將以統一行動、統一形象,展開“司慶”級促銷規模(最高級商品促銷),在“雙11”期間向電商陣營“回敬厚禮”。這其中,大商、大潤發、王府井及河南本土商企在現場宣佈“參戰”。而從參與商企的數量、結構看,已覆蓋百貨、超市、3C、家居、購物中心、專業店等所有零售業態。
這當然充滿了預謀。如樂語通訊副總裁朱偉的闡述很直白,“蓮荷行動”的主旨,就是要向全國消費者證明實體商店存在的價值。聯商網董事長龐小偉稱,活動發起方已向國內至少500家連鎖零售企業發起邀約,預計將有超過10萬家門店參與。
也就是說,今年“雙11”,不僅是4個電商、500傳統商企在“秀肌肉”,更將誕生一次史無前例的全國地面商家大混戰:18萬電商扶持門店“對打”10萬傳統商企門店,這將是一個萬箭齊發、縱橫捭闔的大場景。
“互聯網+門店”,中國零售業“新標配”已築底
中國零售業的競爭態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 這是因為,2014年前的“雙11”,國內電商業與實體零售商間的競爭狀態,是“空對地”的競爭。而今,它卻迅速升級為O2O模式的全管道競爭。也就是說,駕馭“線上+線下”雙管道,已客觀成為了每個市場競爭主體的標配。 這種大跨度的變革當然有其清晰的起點、脈絡與緊促節奏。
2009年,蘇甯電器推出蘇甯易購平台,即打響了國內零售業“全管道”競爭的第一槍。但那時,網購經濟的熱潮如日中天,實體店的存在價值卻被嚴重低估。而為了讓兩種管道不相殘,蘇寧也付出了高昂的“探路”成本。這包括“去電器化”、線上線下同款同價、加大物流體系投資,乃至最終所呈現的蘇甯雲商。
中國傳統零售業老大蘇甯的變局雄心,激發了同業者效法。但關鍵性的轉折出現在2012年“雙11”後,電商們一改“完勝論”的霸氣,突然向實體零售商傳情送媚了。先有騰訊“牽手”王府井,後有京東“扶持”山西唐久便利店,尤其是2014年3月,阿里入股銀泰後,似將“電商尋找實體‘依附的風向表達得更為清晰。
這卻讓實體零售商看到了電商公司的“天花板”:“燒錢”擴規模,為上市“造衛星”,純粹的網上賣點逼近枯竭。由此,中國零售業也迅速開啟了一輪“觸網基建”的大高潮。據聯商網統計,截至2014年末,國內有88家傳統商企投建電商平台。這包括萬達、大潤發、鄂武商、步步高、大商等1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洛陽大張、鞏義金好來這些河南的區域性小霸主,仿如千舟競發。
另需看到,電商寡頭對線下的滲透也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爆發力。如在今年,阿裡全資收購銀泰、與蘇寧“溶血”,京東入股永輝、滲入上海聯華,在全球零售業都稱得上是爆炸事件。 精彩尚不止如此,電商以旗下的協力廠商支付、線上地圖為主要工具,使得它們找到了與線下實體店更輕盈的連結方式。如在上海便利店業,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經過數輪“補貼大戰”,成功說服顧客改用手機支付購物。
“時下中國零售業的O2O變局,是一次對行業商業模式、綜合競爭力的‘再升級’。”河南厚朴電子商務創始人高爾博稱,任何形式的零售業競爭,都跳不出“客源、貨源”兩個維度。所以,O2O變局的本質,是零售商甩脫“二房東”角色,回歸零售業經營好商品的本質。
“大神打架”討好消費者,終究是為獲取消費者“資料畫像”
中國“雙11”今日之規模,足以震驚全球零售業。因為,這個毫無人氣的日子,卻在中國誕生出超級購物節,並成為中國零售商標準化輸出的載體;這個純粹的電商促銷日,竟在短短6年,持續蔓延、發散成為中國零售業最宏大的“較量場”;為了這個日子,中國零售商要貼補幾百億“討好”消費者,哪怕是“融資、燒錢、吐血”,也要爭得消費者對它多看一眼……
事實上,令國際零售商歎為觀止的,不是中國公司為討好消費者“燒錢”多麼玩命,而是他們正試圖主導全球零售業新一輪技術與商業模式變革。
“進入2015年,傳統商企對電商最大的擔憂是什麼?
”步步高集團雲猴資料CEO楊軍的答案是:一旦電商進入傳統管道,拿到傳統零售商顧客線下消費的資料,將為傳統商企帶給災難性的後果。
之所以這麼說,是楊軍認為,2013年,當電商行業完成行業地位競爭後,與實體零售商形成了“高壘對弈”:電商缺失線下體驗場,實體商企難駕馭互聯網工具,於是兩陣營形成了競爭僵局。
但這一切,卻由2015年再度發生逆轉。以阿里巴巴全盤接手銀泰、與蘇寧溶血,京東入股永輝超市為典型標誌,如今國內電商三寡頭都客觀形成了O2O混合體,形成了線下線上“通吃”的態勢。而此時,國內傳統商企自建互聯網平台卻是初出茅廬,尚未找到“雙線”相容發展的路徑。
“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商企,今天都只為了消費者一張完整的‘資料畫像’。”楊軍稱,這就是熱鬧的“雙11”背後,在零售業殘酷而冰冷的利益角逐。
如何理解這張“資料畫像”? Big Data
楊軍舉例,2013年,國內電商基本做到了對線民“線上消費”行為進行資料畫像。如一網購族,在網站流覽過什麼價位的手機、每月什麼時間為手機充值,電商都能做到相應商品或服務精準推送。但那時,它無法做到出售一碗熱騰騰的燴麵。然而,2014年後,電商公司通過不斷挖掘線下實體店資源,形成“互聯網+實體店+物流自配”模式,迅速突破了線上販售非標準商品或線下服務的瓶頸。
“如某電商成為河南最大的‘燴麵愛好者’資料中心,那麼,所有實體麵館不該對它‘臣服’嗎?”楊軍希望以此說明,一張完整的消費者“資料畫像”,等於消費者全天候的需求會被瞭若指掌。那時,實體商家或供應商的客源基礎,也會就此旁落他人。
綜上所述,“大資料”Big Data 競爭並非是一場技術流們的“務虛探討”,而是借助今年的“雙11”登上了行業競爭的最前台。
就如在騰訊與京東“品店”服務推介會上,馬化騰向供應商舉例,“劉強東喜歡收腰的零號西裝。因為我知道他的大資料。” 正因如此,2015年“雙11”的背後,暗藏著中國零售業在技術與競爭維度上的二次深化,同時,波瀾壯闊的市場競爭格局、面貌,也令消費者史無前例獲得了行業主宰的資格。所以,“你我在何處下單,真的很重要”。
國內首個創新型藝術信託惹關注
近日,百瑞信託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中藝博·百瑞藝術金融高峰論壇》,並在論壇上推出了首只藝術信託產品——“百瑞繆斯·藝術信託基金”。
據瞭解,與其他以往以藝術品為標的的藝術品金融化相比,百瑞信託提出的“繆斯模式”,創新之處就在於以實現藝術家的差異化需求為切入點,通過量身定制來解決藝術家在創作和傳承方面面臨的資金問題和資源平台問題。 這一創新和探索贏得了業界及包括中央電視台等在內多家央媒的接連聚焦。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百瑞繆斯不僅實實在在地募集800萬資金讓中國百年油畫精品赴法展得以成行,更重要的是在當下經濟環境下,百瑞信託的這一金融創新已成為助推信託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具有非常強的典型和引領作用。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