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設計] 英國手工地球儀工坊 愛上復古典雅工藝

英國人對於工藝引以為傲,不論是手工皮革、傳統製作工藝都能看到一股不平凡的堅持,對他們來說或許還摻和著對珍貴的手工技藝的懷舊情感吧! 今天分享一個人們曾經賴以指引世界夢想的地球儀,到了網路發達的世代,地球儀如何成為具創新價值的手工藝品。

在這 GPS 如此發達的時代,人們幾乎要忘了地球儀,這滿是地名、國土、山峰海洋的球體,曾經在19世紀時承載著人無限遠大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如今手機上的地圖雖方便,卻少了許多蘊藏其中的情感連結。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工坊的創辦人 Peter Bellerby為了慶祝爸爸的八十歲生日,想要找一顆漂亮的地球儀當作禮物,但是兩年過去了,他竟然無法從市面上找到滿意的款式,心想自己做一個地球模型會有多難? 本當認為不困難的事情真正開始去做以後,才發現,這還真沒有想像中簡單阿! Peter Bellerby Peter Bellerby 腦海中構思的步驟流程大致為「找顆球體→弄張地圖→想辦法黏上去」,前半段進行得很順利,但光是這個「黏上去」的動作就讓他卡關卡超久,等到他順利找到解決方案、並成功地完成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模型時,也因此誤打誤撞開啟了他的第二事業—地球製作工作室,這大概是 Peter Bellerby 以及老爸爸始料未及的結果吧!
globemaker-01

要製作手工地球, Peter Bellerby 第一步做的事情是更正地圖上誤植的資訊,然後透過繪圖軟體分割成裁片。就像所有圖資資料庫一樣,前端建置資料的部分是最辛苦的,Peter Bellerby 連續一整年的時間,每天都花六個小時在處理,修正拼字和錯誤的地點,用一年的時間確認地圖上每個角落的資訊,事後回想起來,這個階段可說是最痛苦的!

至於繪圖軟體,Peter 從最基本的原料蒐集與認識開始學起,坦承對定位技術完全是個門外漢,他每天花六小時的繪圖軟體 Adobe illustrator 學習,還有得不斷鼓勵他的爸媽學習接收電子郵件和回信。原本是一大張的地圖,上頭一個個細小的地名都必須經過仔細校對,地圖必須精準地切割成長條,以符合球體表面的弧度黏貼,這是最困難的地方,如何平整而圓順的密合球體,這相當考驗製作者的技術。

globemaker-02

Peter Bellerby找到了一位擁有專業技術的朋友,幫他把矩形的地圖放到三角錐型的筒子中,以展開成為地球儀上的圓形地圖;但在這些計算公差、精準定位、縮放比例,以及繪圖製作這些繁雜的作工裡,層層關卡的考驗更是加深了其完成的困難度,甚至得委託製作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加工廠製作模型,方能達到 Peter 堅持的完美圓周率〈Pi (3.14159 etc etc〉以及如何克服公差級距大到 2.4mm 的鴻溝。

globemaker-04

事情當然沒有如此簡單,球體的旋轉也是另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關。 尋找適切的金屬物質以讓地球儀旋轉時保時平衡,且需通過海關進口的審查考驗,在歷經一連串十八個月的試做實測期之後,Bellerby & Co 的作品終於被好萊塢電影、BBC 電視台、各界的藝術家以及許多通路媒體陸續採用,現在的 Bellerby & Co 不僅擁有一隻完整的工作團隊,包含了材質的選用、地圖繪製、定位系統、繪畫和藝術品的應用、相配硬體的選用都有專業的人員承接每個環節的製作,現在更擴大營業範圍到客製化的圖案,無論是個人偏好的選擇,或是想要採用某件畫作當成其背框都可以;更設立嚴格的學徒制度,讓相關職業技能的人採行公開徵選的方式,透過半年的實習歷程,學得成熟技藝之後,才能成為正式的團隊成員。

成立工作室之後,Bellerby 和他的員工們以每年製作 200 個地球儀為目標,消費族群廣泛,從學生到商人到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都曾經購買過出自 Bellerby 之手的地球儀。對 Bellerby 而言,地球儀的重要性決不在其實用性,現在根本不會有人真的帶著地球儀去探險,但是它的存在提供人們認識身處環境、與其他國家地理關係的機會,它帶來的啟發性遠大過於實用性。

globemaker-03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臉書

coco

生活中的兩大靈魂來自不悔的探究與細膩的品味,在理性與感性中創作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