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蕾絲特展 最後14件服裝展出 緊扣女人多樣風采

法國的蕾絲工藝享譽全球,蕾絲在時尚產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蕾絲中堪稱為愛馬仕等級的黎芭蕾絲(Leavers lace)卻在這些年面臨人才短缺與耗時昂貴的困境導致多家工廠陸續倒閉。擁有200年歷史的列維斯蕾絲因為工廠不斷倒閉而陷入危急。最近,一場介紹這種蕾絲的展覽正在上海舉行。近期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展出一場「情迷蕾絲」策展,把蕾絲與女性特質連結,一起來發現蕾絲之美與蕾絲未來。

時裝周期間的上海總是格外熱鬧,除了在城中各地舉辦的新品走秀,不少與時尚相關的展覽亦同時舉行。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就有一場名叫“情迷蕾絲”的展覽正在進行中。該場展覽以蕾絲為主題,展出了由法國14家蕾絲工廠製作的蕾絲服裝作品。

光從展覽的主題看,這場為了普及何為「黎芭蕾絲」的展覽多少有點專業和學術——那14件衣服全由一種叫作Leavers lace 黎芭蕾絲做成。至於規模,14件衣服加上一個影像藝術裝置,也實在算不得大。但策展人在如何呈現展品上動了一番心思,為的是盡可能地拉近展品和大眾的距離,從而減少主題和規模帶來的局限。

比如,14件衣服都選擇了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知名度的女性人物作為靈感來源,包括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瑪丹娜等等。又比如,與服裝作品一同展出的那個影像裝置是請來法國導演Pierrick Sorn策劃、執導,由曾主演電影《香奈兒與斯特拉文斯基》的法國女演員Anna Mouglalis參與演出才完成的。Anna Mouglalis在相關影像中,穿著展出的14件服裝作品,把對應的14位名人一一展示。

也有不少人是沖著宣傳中的最後的幾個字而來。實際上,製作展品的14家工廠已是法國加來及科德里地區仍在經營的「最後14家黎芭蕾絲工廠」 Leavers lace。

「它們到現在仍在使用黎芭梭織機。只有由這些機器產出的蕾絲才能被稱為黎芭蕾絲。」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法國在地技術諮詢機構創始人Pascal Gautrand1表示。

為什麼只剩下14家?

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黎芭蕾絲又或是織出這種蕾絲的黎芭梭織機都是陌生的名字。但如果說起由這種蕾絲做出的產品,不少人應該一下子就能想出它的樣子。

像奢侈內衣品牌La Perla就總把黎芭蕾絲當作重要原料用於產品中。女明星走紅毯時穿的Valentino、Elie Saab禮服,有不少也會大量使用黎芭蕾絲。除此之外,這些蕾絲也是包括Louis Vuitton、Dolce & Gabbana、Christian Dior、Chloe等奢侈品牌在製作高級成衣時常會選用的材料、而最近幾年,這種蕾絲最出名的作品應該是英國凱特王妃世紀婚禮時所穿著的婚紗。

凱特王妃的婚紗就使用了黎芭蕾絲

有一種說法是,黎芭蕾絲是蕾絲中的勞斯勞斯。由此也能猜到這種材料的定位。它稀有、昂貴,當然還有精緻、華麗的做工做基礎。 能實現這種定位要歸功於黎芭梭織機的存在,它大大提高了精緻蕾絲的生產效率。它在1813年被一個名叫John Levers的人發明。機器的實質是早前多數工廠使用的Old Loughborough花邊織造機的改進版。它使得16000根紗線能同時按照既定的紋版走線、纏繞,從而做出更精細、色牢度更高,且批產品質穩定的蕾絲,效果更勝全手工製作。

在此之前,精美的蕾絲只能由手工製作。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圖樣,也需要耗上一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也決定了蕾絲在當時只能成為一種奢侈品,哪怕是王公貴族也頂多在領口和袖口拿蕾絲做裝飾。而最後因為驕奢淫逸被送上斷頭臺的瑪麗王后,有項罪證就是華麗禮服上大量使用的蕾絲。

不過,這種生產力的先進性隨著時代發展已全然屬於過去。

一方面,雖然是機器生產,但要操作這種龐大的機器對於人力投入的要求很高。而且機器操作過程複雜,因此投入的人力還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並長期積累經驗。換句話說,這種機械化生產的過程,其實更接近於半手工製造

同時,這樣的機器生產週期長,產量還低,因此,決定了它限量的特性。這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大眾需求,一定程度上也違背了機器誕生是為了提高產品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得更多人能以更低價格獲得優質產品的願景。

 

這決定了黎芭蕾絲的顧客群是相對穩定的——一直以高級時裝、內衣品牌為主。這些品牌的成衣特別是定制業務一直以來也相對穩定,這決定了需求量有限。當人力成本、機器成本都不斷上升,黎芭蕾絲工廠要面對的經營困境可以想見。

加之人才也的確是個問題,我們的確需要更多的新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Pascal說道,“而且現在已經沒有工廠生產黎芭梭織機了,現在全球這樣的機器只有1000多台,大多數都在法國加來和科德里地區。”

所以,毫不令人奇怪,黎芭蕾絲工廠的數量逐年減少。到現在能被聚集起來,一起辦展的只剩下14家了。

黎芭梭織機

 

靠辦展覽阻止工廠凋敝?

那些得以生存的工廠普遍都得到了資本的幫助。

比如,為凱特王妃婚紗提供蕾絲的Sophie Hallette的母公司Groupe Halesco在2016年得到了Chanel的少量入股。這使得另一家黎芭工廠Codentel有機會得到來自Groupe Halesco130萬歐元的投資。兩家工廠在一起,讓Groupe Halesco旗下的黎芭梭織機生產線能有更大的產量,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

同樣參加了此次展覽的蕾絲工廠Desseilles則被中國杭州的紡織企業永盛集團買下。目前出任收購後公司My Desseilles SAS總裁的李春妍說永盛集團是通過中國的紡織協會組織知道Desseilles正面臨破產清算。當時,法國的相關協會和機構,為了保住Desseilles而在全球範圍內積極尋找買家。

 

「我覺得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方面也希望這些工廠和傳統工藝能被保留下來,所以才會甚至聯繫到中國方面,看看有沒有中國公司對於工廠有興趣。」李春妍說。而被永盛集團買下後,Desseilles得以繼續按照傳統的工作運作,我們留下了多數員工,只做了必要的精簡和調整,這可能也是最終我們能勝過當地公司買下這家工廠的原因。」

 

政府和相關非盈利組織在保護黎芭蕾絲工廠及相關的整個行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直接為瀕臨破產的工廠、企業尋找出路,他們也一直致力於為黎芭蕾絲打響名號。這次的展覽正是在法國加來市的倡議下,由法國企業總局與法國上塞納大區合作舉辦的。

“我們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瞭解黎芭蕾絲,知道這種蕾絲為什麼珍貴,當然我們也會邀請一些投資人和企業客戶。”Gautrand說。

邀請投資人和企業客戶的用意顯而易見。這是在為未來幫這些傳統工廠引入新的投資鋪路。而針對消費者端的宣傳也必不可少,因為消費者的態度對於企業客戶及投資人是否有意願採購和投資有很大的影響力。

 

「我們把展覽的第一站放在上海,也是覺得現在的中國消費者可以理解和欣賞黎芭蕾絲。”Gautrand相信消費升級中的中國市場蘊含著黎芭蕾絲產品可抓取的大機會,」中國國內現在也提倡保護傳統文化,從這一點,我們也相信中國的顧客應該能接受展覽的內容。”

在目前公佈的官方規劃裡,這場展覽還會在北京舉辦——中國是唯一一個有多座城市成為舉辦地的國家。拋開中國不說,展覽還計畫前往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俄羅斯莫斯科、巴西聖保羅、美國紐約及法國巴黎。Gautrand表示,如果有機會,他們還希望把展覽帶去中國更多城市。

 

蕾絲工廠2.0

在法國國內,政府和組織們對於黎芭蕾絲的宣傳也從未停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工廠需要不斷有新人才加入。為此,當地政府還開設了專門的蕾絲學校。李春妍在談及接手Desseilles後的運營狀況時稱,這些學校的確為工廠補給了新員工。不過,她也提到,要想吸引更高端的人才,尤其是外地的甚至是海外的,還是需要靠提升黎芭蕾絲以及工廠本身知名度。

“所以我們考慮要建立品牌,除了為企業客戶服務,也想自己生產針對消費者端的產品,通過品牌的建立,提高產品附加值。”李春妍說。

 

在她的計畫中,時尚行業的競爭本身已經十分界,因此Desseilles自創品牌將嘗試進入家居領域,與消費者的生活相關,又仍存在競爭空間。而考慮到成本和產量的問題,產品將被定位成奢侈品。

 

被永盛投資後的Desseilles展示了其中一種蕾絲工廠的轉型路子。大多數工廠則還是想深耕企業客戶市場。

Gautrand介紹說,不少工廠開始盯上醫療紗布的市場。這是工廠們近年來發現的一個除時尚產業外的新機會。對織紋沒有複雜的要求,卻對精細、柔韌度及耐用度有考究,符合黎芭梭織機產品的特點。也有工廠期望拿到投資,對目前的黎芭梭織機加以改進,將新技術融於其中,或是嘗試些新型材料,通過技術革新尋找新的商機。

他們一直都在找新的商機,我們也在盡我們的努力,Gautrand的語氣讓人覺得他頗有信心,「雖然現在的生活需求已經能被很好地滿足,但是我相信還是會有人需要黎芭蕾絲,因為這代表了美麗、傳統、真實,是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是人們在快速更迭的時代中反而更想要留住的東西。」

文/界面新聞

Alice

瘋時尚媒體採編小組掌握流行趨勢,發現引領時尚生活概念與新科技,在圖文、影片中與讀者分享新生活態度中找滿足個人化的時尚題材與靈感。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