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簡稱「文化實驗場」Cuture Lab)將於11月10日推出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Re-Base: When Experiments Become Attitude),展期至2019年1月27日。 此展覽邀請國內外11位/組來自視覺、觀念、表演、文學、新媒體等不同世代跨領域藝術家們一起翻轉基地、衝撞藝術概念,在基地探索與開創當代可能的特性。
策展人王俊傑談及文化實驗場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隨著舊空軍總部成為遺址,其基地功能的轉換,於是將計畫核心放於場域自身。 從禁閉軍事重地轉變為開放文化空間的過程展覽也提問了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一種對未來不確定,但卻充滿自信與棄而不捨的必要精神。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展覽邀請的創作者包括:鄭淑麗+馬修・富勒(Mathew Fuller)、陳志建、陳慧嶠、周曼農、明日和合製作所、鄧堯鴻、夏宇、高重黎、肯・瑞納多(Ken Rinaldo)、吳其育、張英海重工業(YOUNG-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共11位/組來自視覺、觀念、表演、文學、新媒體等不同世代跨領域藝術家,他們都具備了某種不合時宜但卻堅持探索與開創當代可能的特性。展品全部以委託限地製作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的全新提案,並且設計通過空間裝置,藝術表演、互動或民眾參、及論壇等大量多元性介入。
作品包括:
張英海重工業|
由出生於南韓的張英海,和出生於美國的Mark Voge,創立於首爾的網路藝術組合,作品見yhchang.com。90年代末運用網路為創作媒介創下先例,關注媒體、科技與全球化的相互關係。 此次作品是他們首次嘗試戶外展,打造出文字、藝術與科技結合的作品。
床外的藍天
聯合餐廳展演空間二樓
床是造夢、愛慾、生與死的休憩之區,以軍床為素材,陳慧嶠的空間裝置作品反思科技發展與國際軍武爭戰,對居住星球所造成的威脅。由數張軍床組成,陳慧嶠織出一片片、一張張無垠的碧海藍天與彩虹置於軍床板上,象徵在空中飛行的艦隊。
藝術家陳慧嶠
作品形式以空間裝置為主,經常使用羽毛、花朵、棉花、針線等材料,結合乒乓球、不鏽鋼、壓克力等幾何形構材質。為藝文空間「伊通公園」創辦人之一。
Sleep79
圖書館展演空間一樓
這是一項為期79天的計畫,期間以物件和不同活動,運用「療、聲、波、影、音、體、文、書、讀、唸、講、論、煮、釀、飲、喝、動、頓、輪、玩、蚊、眠、睏」的方式探問:「我們該如何創造某種睡眠美學?」
除了看空間藝術創作,還有多元化的互動工作坊,從11月15 日至2019/01/24每周四晚上21:00 – 23:00 邀請名人朗讀助眠;聲音療養院把觀眾的睡眠腦波資料轉換成聲音表演素材,讓資訊爆炸年代下疲累工作者們放鬆入眠。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展覽以日常環境、空間、行為與生活等命題,結合各創作人的全新提案,以當代藝術開放架構衝撞與翻轉基地新價值。當實驗成為態度,亦就是宣告我們開放與自由地回到自身環境的探討,還有源源不絕的批判與創造動能。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於2018年,由文化部所屬之「生活美學基金會」負責規劃執行。計畫目標在於打造文化創新生態系,推動文化實驗和社會創新,並提供公眾文化體驗與探索文化未來性的平台。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未來除了將現有空間加以活化,同時也將透過藝術文化創新實驗、展演映發表、跨域協作及共創、國際文化交流、教育研習及工作坊、社區文化磁場,以及都市美學公園等多樣化功能和設施服務,匯聚當代創意文化,期待構建未來社會文化願景的實驗和實踐場域。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時間:2018年11月10日至2019年1月27日,週二至週日07:00〜21:3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票價:免費
電話:02-8773-5087
圖/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