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的運用已成為時尚活動必備的利器,帶有科技力量卻又能兼顧美學。日本有一家多媒體團隊 teamLab 近年來無聲息地引爆了一場橫跨藝術和商業領域的變革,一起來看它是如何創新,讓藝術家、工程師、設計師、數學家和程式開發者能共同創作出兼具商業價值、橫跨藝術與科技的作品。
2014年,名不見經傳的 teamLab 為東京的日本科學未來館(National Museum of Emerging Science and Innovation)打造了一個數位藝術裝置,五個月的展期中吸引了近50萬人前往參觀,創下該博物館當時的最高紀錄。
同在2014年,紐約國際藝術畫廊 Pace Gallery 與 teamLab 簽約,代理出售後者的作品。也是從這年開始,teamLab 悄悄無聲息地引爆了一場橫跨藝術和商業領域的變革。
2014年可謂是 teamLab 事業發展的分水嶺,而這個由藝術家、工程師、設計師、數學家和程式設計師構成的團隊,為何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打破界限
2001年,在完成東京大學數學工程和信息物理研究生課程的時候,豬子壽之(Toshiyuki Inoko)與四位好友一起創辦 teamLab,打造出多件藝術、科學、科技、設計和大自然相融的作品。截至目前,teamLab 在日本、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以及西方國家共聘請有500多名全職員工。
外界評論他們正在改變數位藝術的概念,甚至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企業文化的傳統原則。
伴隨 teamLab 在藝術和數位行業聲名鵲起,獨特的團隊架構,及團隊在商業和藝術領域的成功,引起了市場觀察者強烈的興趣。2017年的一項案例研究中,哈佛商學院日本研究中心(Harvard Business School’s Japan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稱:teamLab 是一個“超級技術團體”,作為一家由相同創始團隊管理了14年,沒有任何貸款或外部投資的私人公司,他們已經成長為一家經營管理極簡化,採用非典型企業組織架構的獨特公司。
秉持團隊“無邊界”的哲學理念,teamLab 沒有採用傳統的企業架構,職稱和等級劃分,所有的員工都是團隊的重要組成。
專案經理在這裡被視為促使整個團隊發生內部化學反應的“催化者”,負責為項目招募工程師、設計師加入。目前,公司的五名創始成員的職稱均為總監,除了特定的職位,團隊的其他人都沒有職稱,也沒有所謂的職位晉陞。
哈佛商學院日本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指出,「teamLab 的藝術作品都是共同署名。沒有哪一幅作品標有個人的名字,都是 by teamLab。他們是一個集體,儘管從規模上來看有點不同尋常。這一過程也意味著,沒有哪一個人需要學習和掌握達成願景所需的全部專業技術和技能。」
豬子壽之表示,藝術行業的團體創作並不罕見,Jeff Koons、Damien Hirst、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等當代藝術家都聘請了數百人的團隊,幫助創造和完成藝術作品。不同的是,他們被認為是個人創作,而 teamLab 是團體創作。
teamLab 打造的主體空間中經常會出現日本浮世繪木刻版畫、古代花紋、動漫插圖等具有日本特色的內容和主題。對此,豬子壽之表示:「我們沒有強調日本元素,但我是日本人,出現日式的內容理所應當,但這不是我們能用詞彙言語所表達的。」
業務拓展和作品展示
自2005年起,teamLab 先後舉辦了多場大大小小的作品展示。豬子壽之表示:「一開始我們沒錢,什麼都做不了。為了做想做的事,我到處籌錢。」 雖然籌到的錢很少,但 teamLab 的作品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日本企業開始聘請他們設計網頁和智能手機app,以及進行辦公室空間和門店設計。
自此,teamLab 涉足的項目涵蓋與企業相關的資訊技術商業項目、產品開發(娛樂和交互零售)、建築(辦公室和零售空間)和藝術(3D設計、動漫和投影作品)。
今年7月19日~10月28日,teamLab 與日本時尚品牌 earth music&ecology 合作,在日本九州島武雄溫泉打造了以「Digitized Nature」為主題的藝術展覽項目。這個展覽的目的是透過非物質性的數位技術,讓「自然保持自然的姿態而成為藝術」。
2017年,teamLab 的作品頻繁出現全球各大城市,包括中國的上海、深圳、北京和澳門,意大利羅馬、美國佛羅里達州、澳洲墨爾本和雪梨等。觀眾不僅有小朋友,還有最知名的亞洲收藏家。“印象深刻”、“震撼人心”、“美不勝收”都是觀眾給予的評價,這些作品還廣泛流傳於社交媒體,影響力不容小覷。
廣泛的群眾基礎給了 teamLab 進入商業市場的機遇。2017年,一位亞洲私人收藏家委託國際拍賣行 Phillips(富藝斯)拍賣 teamLab 2013年的作品《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水粒子的世界)》,這是日本數位藝術品首次登陸國際拍賣市場。今年年初,teamLab 的數位藝術作品《Ever Blossoming Life — Gold》交由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以預估價1.6倍的22.5萬美元成交。
就 teamLab 的成長道路而言,最為關鍵的是找到一種展現品牌的方式。「teamLab 能獲得全球的關注,取得如今的成就,Ikkan Sanada 功不可沒。」Ikkan Sanada 是知名的亞洲當代藝術品專家,其位於新加坡的同名畫廊是最早一批與 teamLab 合作的畫廊之一。
2011年, teamLab 在村上隆在台北的畫廊 Kaikai Kiki 展出作品。Ikkan Sanada 參觀了這次展覽並回憶道:「我之前就已經看過 teamLab 的展覽,然後認識了豬子壽之,他們不是在創造傳統的藝術品,而是全新的語言和領域。我知道自己想跟他們合作,作為 teamLab 的官方藝術顧問,我有兩大目標:其一,讓豬子壽之相信他們的作品是藝術品,其二,讓作品得到博物館和收藏家的認可,使其擁有實際價值。」
如今,teamLab 的作品已經成為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墨爾本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伊斯坦布爾 Borusan Contemporary、新加坡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的永久館藏,還被多名私人收藏家收藏。
商業空間
2018年6月21日,teamLab 與日本房地產公司 Mori Building 合作打造的永久性博物館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在東京台場街區開幕。7月份的門票一經發售就被搶空,日均客流量達4000人/天,8月份更是一票難求。這家博物館目前的單日客流量最高可達10000人/天。
包括部分早期作品在內,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共計展出40幅作品,以 Borderless (無邊界)為概念,意在打破「作品與作品」、「作品與觀眾」、「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博物館內的所有作品都會與整體空間融合,觀眾還能與作品進行互動。teamLab 的數位藝術品本質上從本質上說還是程序軟件,為配合展示,博物館配備了520台電腦和470台投影儀。
就在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開業前兩週,teamLab 在台場的另一地區推出了 teamLab Planets 主題公園。2016年,teamLab 與日本電商和數位貨幣交易公司 DMM.com 合作,推出臨時性裝置藝術空間 DMM PLANETS Art by teamLab,共計吸引20萬遊客。
teamLab Planets 是雙方合作的一個延伸,以「身臨其境/Body Immersive」為概念,擴展三倍面積在東京豐洲打造的沉浸式作品空間。當參觀者赤腳站在或走在這一空間時,看上去就像站立在水中一般。在 In The Infinite Crystal Universe(無窮無盡的水晶宇宙)裝置體驗空間,就如同身處一片由鏡子組成的森林中。
未來,DMM.com 和 teamLab 計畫把 Planets 空間推廣至全球。DMM.com 創意總監野本巧(Takumi Nomoto)表示,雙方計畫最先在紐約推出 Planets。「兩年前就有西方遊客來看我們的展覽。我發現,無論是亞洲人還是西方人,都以相似的方式與作品互動。這讓我相信,我們的作品能走向全球。」
消息來源:綜合自日本網站 Toyosuto、日經、Fashionsnap
圖片來源:teamLab 官網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