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面要如何增加好感度呢? 現在時尚品牌不只靠空間設計、視覺設計或科技輔助自家商品的展示,還要加上一些時髦的文青味,一起來看看紐約新開的Warby Parker 與Sonia Rykiel 如何在其店中巧妙融入書卷味,成為品牌的視覺空間特色。
Warby Parker 最近在紐約新開了兩家店,一個在洛克菲勒中心,裝飾著Stuart Davis 的畫,一個在上西區,牆上是JooHee Yoon 的城市插畫,不變的是,兩家店的第二主角都是書籍。眼鏡下方陳列和空間中都擺放著書籍,挑選的紅色或者藍色封面的書籍對應旗艦店的設計。
Warby Parker 從第一家旗艦店開始,書籍就是室內裝飾很重要的一部分,紐約SOHO 的店,看起來像一個紐約公立圖書館,裝飾著黃銅檯燈和發霉的書。
你可以在旗艦店中像諮詢眼鏡一樣自如地諮詢相關書籍,都賣。不過它的主業還是眼鏡,書籍是一個設計和營銷概念大於銷售的附屬業態。
另一個開店一直以文學為靈感的時尚品牌是Sonia Rykiel,自從1968年設計師第一次開店以來,書籍一直是Sonia Rykiel品牌的特色。在巴黎左岸的旗艦店,書架從天花板一直到地板,多達五萬本。設計師的衣服嵌在密密麻麻的書籍中,給人明顯的視覺衝擊。不過Sonia Rykiel裡的書不賣。
這兩個品牌不是隨便挑了一個設計概念,文學是他們品牌基因中的一部分。Warby Parker的名字來源於小說家Jack Kerouac筆下的兩個人物:Warby Pepper和Zagg Parker,每個新員工到公司第一天都會得到一本《達摩流浪者》作為歡迎禮物。Warby Parker也被戲稱為,作家和想要成為作家的人們會選擇的眼鏡品牌。
而法國設計師Sonia Rykiel也是一位作家,對她來說,時尚和文學是生命中沒法兒分開的兩個東西。
對於想要增加零售體驗的時尚品牌,在前往生活方式店的方向上,光開咖啡館顯的不夠有誠意,賣書成了一些品牌的選擇。
紐約第五大道上,走經典極簡風格的女裝Club Monaco集合和咖啡、花店和書店,溫馨的設計絕對適合坐下來那本書度過一個休閒的下午。中國的服裝品牌例外和ICICLE之禾也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店中融入了書店,前者挑選小眾的時尚設計類書籍,後者書籍挑選範圍稍廣,囊括設計、時尚、歷史、心理等人文社科類書籍。
「我們想要創造一個不僅僅來買毛衣,也能得到藝術和文化教育的空間」,Club Monaco的營銷總監Allison Greenberg曾對紐約時報解釋道。
這樣的做法看上去似乎基本無害,畢竟不會有人會對書有惡感。但是太小的商店可能就無法施展,因為要犧牲必要的坪效——如果空間局促,書籍的利潤較低,擺放書籍的地方還不如擺放貨架更促進銷售。
事實上除了極少的商店一下子就能給予「啊! 你也是看這樣的書的人」的感覺,大多數在書上花心思的人都只能流於大眾審美。暢銷書(尤其是所謂的生活美學類書籍)會不會給一個賣衣服的店加分?估計還得先看衣服是不是能吸引你進店吧。
題圖、文中圖來自:Warby Parker、Sonia Rykiel
copyright@q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