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庫存問題 日本折扣店Colors 帶來新風潮

時尚產業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問題外,已生產上市的服裝浪費勢必成為今後備受輿論關注的問題之一。許多線上電商或通路商也想辦法解決供給過剩的問題,找出一種新商業模式,在日本這一間清庫存專業公司Colors給了許多靈感與啟發,從Colors創始人兼總裁山本昌一的分享中,一窺服裝行業產生的廢棄垃圾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服裝行業產生的廢棄垃圾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日本TV Tokyo 製作的一則紀錄片或許揭開了冰山一角。

這部紀錄片深入垃圾處理的現場,接觸了身在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每天都要與數以萬計的服裝打交道,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全新的服裝。在這裡,裝著全新服裝的紙板箱被運進垃圾場處理廠,每個紙板箱中約有1500件衣服,它們的命運不再是擺在門店出售,而是被剪碎後燒掉。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客戶都有規矩,為防止品牌價值下滑,就只能當做垃圾處理掉 ”。服裝品牌的生產流程為:品牌方向生產商下訂單,隨後在海外工廠生產,生產出來的服裝再交由品牌出售,作廢和賣剩下的商品則由生產商負責處理。

數據顯示,日本每年會生產29億件服裝,其中一半以上,約15億件會被賣剩下。在這些剩餘的衣服中,大部分會因為要“保護品牌價值”,被丟棄處理。

這樣的“服裝浪費”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問題。出於減少服裝浪費的初衷,日本出現了折扣店Colors,以極低的折扣出售品牌服裝,最大折扣為1折,絕大部分全新的服裝售價都在1000日元以下,有些時候還能買到100日元的單品。

創立於2014年,截止至目前,Colors 在東京、大阪等城市設有10家門店,還擴張到了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海外市場,同時還設有電商網站。

為什麼能實現“跳樓價”?Colors創始人兼總裁山本昌一指出沒,門店出售的商品,均是生產商的產能過剩,以及延期交貨等原因導致的“作廢品”,每週都能從合作生產商處獲得約1000件商品。

“ 進了1000件就賣出去1000件 ”、“既然是為了消滅服裝浪費而創辦的業務,那就一定把它賣光”,山本昌一如此說道。在Colors之前,他於2000年創辦了出售二手服裝的電商網站,2004年開始幫助品牌清庫存,2005年成立法人公司Shoichi,同年退出二手服裝市場,專注於清庫存業務。

山本昌一的經營方式是:將收購的服裝以生產商希望的條件保存商品的同時,以低價售出。當然,出售給消費者的都是剪標的無品牌商品。與此同時,每週三,之前沒有賣出去的商品還會進一步降價,例如之前2000日元的商品,一周過後的價格就會下調至1500日元。2015年,Shoichi公司年銷售額就超10億日元;如今,Shoichi的合作企業已經達到2300家,年銷售額約為1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億元)。

在獲客方面,新顧客只要加Colors 的Line,就能免費拿到1080日元以下的商品一件。

而在與品牌/工廠的合作方面,一旦有積壓的庫存,Colors 就會按箱訂購,“第二天就會把貨款支付給對方,這樣工廠也會很開心”,山本昌一如此解釋道。紀錄片顯示,Shoichi 位於大阪的倉庫約有100萬件庫存,基本上全是新品。

未來,Shoichi將開拓海外市場。山本昌一表示:“我們現在的目標,不僅是成為日本的清庫存公司,更要成為世界的清庫存公司。畢竟全球的服裝浪費問題也越來越大 ”。

2019年底,山本昌一前往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孟加拉。那裡的商店裡堆滿了衣服,由此便萌生了採購的想法。“立刻就去了當地的工廠參觀,確認品質後,跟對方提出採買多餘庫存的想法,但被工廠以’不想讓品牌方知道處理庫存的事情’拒絕了”。

之後,山本昌一多次跟孟加拉的工廠交涉,但遇到了運輸成本、採購價格談不攏等多重問題。在孟加拉的第四天,事情出現了轉機。當時有個交易商聽聞有個日本人想採購庫存,便想要見他一面,雙方達成了合作,但衣服賣給誰這個問題,懸而未決。

即便是旗下擁有55個品牌,經營有2530家門店的日本時尚集團WORLD,也同樣在為服裝浪費煩惱。為了趕上交貨日期,需要提前半年預測銷售額,向工廠下單生產新商品,即便對最新的流行趨勢預測得再準,也難以保證全部賣光。

通常,服裝行業生產的商品數量,數倍於能以原價售出的商品數量。如果門店不擺上一定數量的商品,似乎也不成樣子。但這樣的思維模式,一定程度導致了滯銷商品數量的增加。WORLD集團總裁上山健二表示,正在考慮新的商業模式,“ 必須要想辦法解決供給過剩的問題。”

另一方面,伴隨消費者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加強,服裝浪費勢必成為今後備受輿論關注的問題之一。

華麗志

Alice

瘋時尚媒體採編小組掌握流行趨勢,發現引領時尚生活概念與新科技,在圖文、影片中與讀者分享新生活態度中找滿足個人化的時尚題材與靈感。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